11月11日,意昂-社會科學學部帶領學生骨幹前往南京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大學生骨幹社會實踐活動。參加本次社會實踐的學生骨幹是由學部經過慎重考慮選出的優秀學生代表↕️,既有團學幹部,又有學生黨員,學部黨總支希望✔️,由黨建帶團建🎶,通過黨團聯建的方式培養優秀的學生幹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在學部大學生黨團建設工作中也肩負著不可替代的歷史使命。 意昂-社會科學學部始終貫徹“大德育”的育人理念,從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學習中進一步把握育人要求,給予學部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部深入落實“十個一”、“知行大課堂”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嵌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日常主題教育活動中🗜🤟🏼,實現“全覆蓋系統工程”🧑🏻🦯,讓全部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深化知識。學部註重大學生領導力的培養🌕,“全員領導力培養計劃”一直是學部的工作重點😻,並通過大學生領導力培訓班增強學部學生的理論知識。結合並學習十九大精神🙍🏻,不僅要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開展此次社會實踐考察活動👩🏼🔬,目的在於確保學生幹部時刻響應黨的號召,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有家國情懷、有時代擔當💏、有過硬本領的年輕一代,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每一位參與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幹部們,於中山陵中🥴,感受到整個陵園的肅穆與莊嚴。在陵墓道前的博愛牌坊,便可瞻仰中山先生的正氣👂🏿,領略先生博愛的胸懷。站在祭堂前,俯視整片陵園,其布局和環境都給人有一種正氣浩然的感覺。在這裏,人們深深的思念🫱,有形的紀念碑和無形的紀念碑,在我們的眼中😠,在我們的心中🈷️💳。 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以文物展覽,雕塑刻畫和史料陳述等多種方式為我們呈現中華民族兒女十四年抗戰的不畏犧牲🧚🏻♂️、英勇拼搏的頑強精神🫶🧣!是先輩的血肉,鋪墊了新中國的未來🙋🏿♀️🧽!於夫子廟中,充分感受到了古代文教👨🏼🍼🖇,領略了中華人文薈萃。作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穿南京市區而過。“興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使人激發起更多的古往今來對歷史現實的無窮的想象力。於總統府中🧕🏿,為當時的國家的命運安危思考🙊,站在當時的英傑們的角度,仿佛設身處地地處於當時的危難之中🍨👷。此地最早是清朝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攻占南京後改為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在濃濃的民國味道中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去對那段歷史進行深入的思考。於南京博物院中,深感古代的燦爛文化👨⚕️,千百年歲月的滄桑遮掩不住它奪目的光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能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給後人留下無數的中華文化的瑰寶👩🏻💼。
學部黨總支舉辦本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各位學生骨幹“居安思危”的警惕意識。增強廣大同學的愛國意識、堅持走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擁護中國共產黨員的領導的信心和決心🙆🏿♀️。身為學生中的骨幹💁♀️,更有義務和責任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揚積極向上,樂觀求實的良好風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為學校和意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
作者:孫沁洋 來源:意昂-社會科學學部